為深入貫徹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協調城市建設與公共交通發展的關系,使公共交通成為城市發展的堅強后盾,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交通運輸委員會委托我院編制研究《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常規公交及快速公交專項規劃》。該項目對標國內外一流公交都市,明確了實驗區公交發展目標與思路,確定了公交線網組織模式和公交基礎設施配套,為支撐實驗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科學規劃與保障。
1、基本概況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批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標志著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正式起航。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整體面積為415平方公里,圍繞中國發展最快的機場新鄭國際機場而建。
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位于鄭州市中心東南30km處。作為中國首個也是唯一的省級航空經濟區,機場引導城鎮化的理念正在這里萌生。以機場為中心布局高端制造產業、商業以及居住區,打造出高時間敏感性同時也是高附加值的經濟生態,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鄭州市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將成為中原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引擎,大量的工業、商業、物流中心在此進行建設與發展。包括富士康在內的眾多電子、信息、通信以及生物制藥等方面高端制造業和金融服務,如貿易、會展等方面部門已進駐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2013至2015年,48項大型工業項目已完竣,帶來共計400億人民幣的固定房地產投資,大規模工業產值提升了343億人民幣,整個區域的年均GDP較2010年增長了49.5%。
2、公共交通現狀分析
鄭州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配套優質完備、便捷廣泛的城市地面交通基礎設施。鄭州處于國家高速公路與鐵路基礎設施的交匯點,實驗區自身已實現了航空運輸與主要的高速公路、城際列車、高鐵以及地鐵的無縫連接,大大提升了區域影響力。
自2013年實驗區正式成立,城市公交由無到有,對支撐實驗區快速發展做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實驗區公交運力持續投入,公交信息化基礎設施初步建立。截止2015年底,已有公交線路11條,運營車輛93輛,通勤班車線路8條,解決了包括富士康、酷派、正威、天語、中興等眾多企業員工的通勤出行。
實驗區公交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尚未建立與實驗區空間發展和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公交線網組織結構,支撐公交線網發展的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依然滯后,實驗區整體公交服務水平與世界先進公交都市城市仍有一定差距。
3、趨勢挑戰
(1) 實驗區所在區域地位不斷升級,其扮演角色越來越重要
實驗區作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是支撐中原城市群融入國家“一帶一路” 戰略的重要支點;同時作為內陸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將助力提升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有效推動河南省自由貿易實驗區、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建設。
實驗區將作為一個獨立城市快速發展,空間格局急劇擴大,通勤距離拉長,未來將形成以實驗區為中心,50km為出行半徑的通勤圈、生活圈。實驗區公共交通體系不僅服務實驗區內部,還將輻射鄭州都市圈。